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阳谷县司法局狠抓“四个坚持” 实现四个新发展
时间:2019-03-11 18:25:00
字号:
来源:

2018年,阳谷县司法局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出发点,讲政治、抓业务、促改革、重自律,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2018年度考核中,县司法局承担的市对县综合考核项目工作,阳谷县位居全市第二名;在全县2018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三等奖;在平安阳谷建设考核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多点发力,“七五”普法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 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编印《宪法修正案解读》学习读本、学法笔记、普法折页等宣传材料,举办全县普法骨干培训班,组织宪法宣讲团成员到各乡镇(街道)进行巡回辅导,共举办宪法专题讲座20余次。抓重点对象学法,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及企业职工参加全省网上法律知识竞赛和聊城市“舜祥杯”宪法党章知识竞赛活动,在聊城市“舜祥杯”宪法党章知识竞赛活动中,全县有22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荣誉,占全市获奖人员总数的34%;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到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法治讲座,受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次,与县教育局联合选拔优秀选手参加聊城市组织的第三届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新建大布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阵地,完善了阳谷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闫楼法治文化广场设施,阳谷法治广场被省普法办命名为“第三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组对阳谷县普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狠抓实体带动,公共法律服务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阳谷县高标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依托西湖、高庙王、狮子楼和博济桥司法所业务用房提升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规范化水平,推进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制定《阳谷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及办案补贴实施细则》,实行法律援助办案补贴与案件评查挂钩制度,推动援助案件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98件,已结案件494件,在聊城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案件集中评查中,获得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加大公证工作改革力度,阳谷县公证处由公益二类改为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公证员实行备案制,财务管理执行企业化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工程,签订法律顾问聘用合同,统一印制工作日志、台帐、便民服务联系卡、“菜单式”服务工作台帐、法治扶贫工作台帐等工作资料,定期深入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讲解、法治宣传等活动,组建 “法律顾问在身边”和“法律顾问之家”等微信群,推行法律顾问服务手机打卡监管模式,建立了法律顾问工作情况月通报制度,促进法律顾问工作规范化发展。2018年,全县法律顾问提供各类法律服务44182人次,参与纠纷调解316件,开展法治宣传培训13473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8件。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进展。制定《阳谷县社区矫正工作操作指导规范》,落实社区矫正人员严格管控措施,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排查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评比,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评比中,阳谷县获得94分的最高成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成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创建“品牌调解室”18个,印发《关于印发<阳谷县诉调对接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统一刻制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公章,规范人民调解工作运行机制,强化了人民调解工作效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涉黑涉恶信息排查、审核、上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涉黑涉恶排查工作,强化对律师办理涉黑恶涉恶案件的监督指导,全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活动近100次,印发《扫黑除恶法律知识读本》5000余本

四是完善责任体系,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年初制定实施方案,逐级签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杜绝“上温下冷”现象产生。严肃党内生活纪律,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坚持问题导向,以检查考核促进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重大事项一律经过事先论证、酝酿,提请党组会议和班子会议确定。制定《阳谷县司法局关于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方案》,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范围。深化党组理论中心学习模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机制,深化开展“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学习教育活动。完善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在公车管理、业务用房使用、“三公”经费支出上,建立经常性地自查活动,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机关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扎实开展“任职回避、裙带关系、家族势力”等问题集中整治和“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专项整治活动,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全体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切实做到了警钟长鸣。认真组织开展了“1+1”党支部共建、驻村第一书记等工作,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